首页 新闻中心 喜报 | 我所多位导师荣获中国科大...
新闻中心

喜报 | 我所多位导师荣获中国科大科教融合优秀导师奖

发布日期:2022-10-31 浏览次数: 【关闭】

为不断加强各科教融合单位对中国科大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切实鼓励导师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共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于2021年和2022年组织相关合作院系评审专家开展了客观、公平、公正的研讨评审,我所骆群、裴仁军、孙钱、王强斌、张凯、张珽、张学同、赵志刚八位导师荣获中国科大科教融合优秀导师奖。

骆群,项目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科院青促会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科院青促会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1项。担任 Adv. Energy Mater. 、 Adv. Funct. Mater.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等期刊的审稿人。主要从事柔性太阳能电池印刷制备、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可靠性以及应用研究。指导以及协助课题组长指导的研究生曾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国家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指导的学生论文曾获中国科大优秀学位论文。学生毕业后进入墨尔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重点高校继续深造;或进入华为、华星光电、衢州市教育局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裴仁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纳米-生物界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人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担任Biomedical Materials执行编辑、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生物工程学报》编委等。主要从事纳米诊疗(适配体筛选、循环肿瘤细胞和细胞外囊泡的捕获和分析)和组织再生(类器官药物筛选、类器官移植、可注射水凝胶、干细胞3D打印、器官原位再生)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中科院朱李月华奖学金、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4名博士毕业后直接被高校特聘为副教授,12名硕士被欧洲名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1名博士入选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名博士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孙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人才工程A类(首批青年项目)、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中国科学院元器件专家组成员、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硅基氮化镓半导体材料生长与光电子及功率电子器件制备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大“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中国科大“光华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密西根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国内外顶尖学府深造,或加入华为、武汉新芯、三安光电、华润微电子等我国半导体领域头部企业工作。

王强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曾获中科院特聘研究员(2014)、日本化学会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 Award(2015)、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2018年)、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等荣誉。主要从事无机半导体纳米荧光探针、新型荧光影像技术及其转化医学、生物大分子自组装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优秀奖、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大“江淮蔚来奖学金”、中国科大“光华奖学金”、BHPB奖学金、南京分院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苏州工业园区优秀共青团员等,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中国科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毕业后进入耶鲁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继续深造;或进入南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任职;或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

张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科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并获择优支持、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获评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电子信息青年科学家论坛“半导体青年学术之星”、2021年度“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NR45 Young Innovators Award)”。长期致力于窄带隙二维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大“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中国科大“光华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中国科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毕业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并成为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或进入华为、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知名企业就业;或进入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

张珽,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8年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Navitar微纳技术创新奖、2016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人才奖等奖项。主要从事纳米智能材料、柔性电子、仿生智能传感技术、可穿戴智能系统等领域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国家奖学金、中国科大“牛津仪器明日之星奖学金”、南京分院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曾获中国科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毕业后进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滨河分校等国外顶尖学府进行深造,并成为西北工业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教授/副教授;或成为初创企业创始人;或进入中兴通讯、中国信科集团等知名企业就业。

张学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中科院高层次人才计划引进人才,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曾获得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RSC)、伦敦大学学院(UCL)访问教授、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气凝胶材料的结构设计、控制合成及应用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南京分院奖学金、安徽省优秀毕业生、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学生毕业后部分进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复旦大学、国家纳米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巴黎文理研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继续深造;部分进入华为、京东方等知名企业任职;部分学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赵志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曾获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A类,2019)、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22)等。担任Nat. Chem. 、 Nat. Commun. 、 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的特邀审稿人或仲裁审稿人,担任 Annals of Material Science & Engineering、《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等杂志的编委。长期从事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及应用探索等方面的研究。培养的学生曾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国家奖学金、南京分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大“光华奖学金”、中国科大优秀毕业生等。学生毕业后进入格罗宁根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国内外顶尖学府进行深造;或进入海南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任职;或进入无锡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企事业单位就业。

扫一扫关注我们